胀管机电话:0551-66517099  |  电动胀管机   |  产品开发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合肥攀岭胀管工艺介绍
作者:合肥攀岭 来源:合肥攀岭 时间:2019-11-26 17:36:15 浏览:

合肥攀岭胀管工艺规程介绍【点击下载全文】


   胀管工作是一份责任!胀管前请仔细阅读,有胀管问题请随时致电合肥攀岭


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0551-66517099

一、胀接管子的技术要求

1、胀接管子外表面不得有重皮、压扁、裂纹等表面缺陷,胀接管端不得有纵向刻痕。如有横向刻横、麻点等缺陷时,缺陷深度不超过管子公称壁厚的10%

2、 胀接管子的端面倾斜度应不大于管子公称外径的1.5%,且最大不超过1mm

3、管板材料的硬度高于换热管材料硬度即可,当换热管硬度大于管板硬度时,应进行退火处理,一般管端退火长度应不小于100mm,且比管板厚度多至少15~30mm。

4、胀管前应对管端进行清理

A、 碳钢管端外表面进行除锈磨光,磨光长度不小于50mm.除锈磨光后的表面不得有起皮,凹痕,裂纹和纵向沟槽等缺陷,磨光后的最小外径符合表1规定。管端内表面应无严重腐蚀和铁屑等杂物并清除毛刺。不锈钢管端应清除毛刺。

B、 碳钢磨光后的管子应及时胀接,如不能则应妥善保管,防止再次生锈。如生锈应重新打磨,磨光后的最小外径符合表1规定。

                                  表1

公称外 径

19

32

38

45

51

57

最小外 径

18.65

31.35

37.35

44.35

50.19

56.13

 

二、 胀接管孔的技术要求

1、用汽油等溶剂清洗管孔壁上的油污,再用细纱布打磨残留锈蚀,并去除管孔边缘毛刺,打磨后管孔壁的最大粗糙度不大于6.3

2、清理后的管孔壁不得有纵向刻痕,个别管孔允许有一条螺旋形或环形刻槽,刻槽深度不超过0.5mm,宽度不得超过1mm,刻痕距管孔端部的距离不小于4mm

3、管孔尺寸按GB151-1999 5.6.4规定。见表2、 表3

4、如管孔直径超差,超差数值不得超过标准偏差值的50%。当管孔不大于500时,超差孔数不得超过总数的2%,且不超过5个。当管孔大于500时,超差孔数不得超过总数的1%,且不超过10个。对于超差管孔,在管板上作出明显标记。

5、管孔加工后,宜采用机械式挤光器挤光管孔,以提高管孔内壁表面硬度和减少粗糙度,以利于胀接。

I级管束                         表2

换热管外径

14

16

19

25

32

38

45

57

管孔直径

14.25

16.25

19.25

25.25

32.35

38.40

45.40

57.55

允许偏差

0~+0.15

0~+0.20

0~+0.25

Ⅱ级管束                         表2

换热管外径

14

16

19

25

32

38

45

57

管孔直径

14.40

16.40

19.40

25.40

32.50

38.50

45.50

57.70

允许偏差

0~+0.15

0~+0.20

0~+0.30

0~+0.40

三、胀管设备

电动式机械胀管机和相应胀管器具

液压胀管机和相应胀管器具

四、穿管

   1、按照每个胀接面总数的10%,且不多于30根,不少于5根,随机测量管孔直径D,管端壁厚t,计算出Dt的算术平均值,并做好记录。

   2、穿管时应超穿一定距离,以再次清理穿管留下来的污物,清理后退回正确位置。

   3、对于管端伸出长度超差要求的管子,应用机械方法去除超长部分,并清除毛刺。

五、胀接技术要求

1、胀接工艺评定

   1)工艺评定内容要求

   略

   2)有工艺评定的情况下,按工艺评定参数进行胀接。

2、没有评定支持的情况下

试胀

1)正是胀接之强应进行试胀,以检查胀管器的质量,管材的胀接性能和确定最佳胀管率。

2)试胀每胀接面10个管口,选用不同的胀管参数,测量实际胀接后的内直径,与计算出的理论胀管内径值比较,并做好记录。

3)试胀后对各个管口进行比较性检查,检查胀口部分是否有裂纹,胀接过渡部分是否有剧烈变化,然后选定外观质量好,且留有充分补胀余地的胀口胀管率值作为最佳胀管率,待正式胀接时使用。

3、胀接

1)根据试胀所确定的最佳胀管率或者工艺评定给出的胀管参数进行正式胀接。胀接过程严防油污,水以及灰尘渗入胀接面间。

2)胀接采用反阶式胀接顺序或者错列式胀接顺序。

 3)胀接时每胀完15-20个管口,应对胀管器进行清洗,检查有无损伤,反之更换。

4、胀管率控制

①强度胀:换热管材料为铜、铜合金及不锈钢时,胀管率一般控制在0 .5%~1 .2%范围内,超胀不得超过2.0%;换热管材料为10钢或20钢时,胀管率一般控制在0 7%~2. 1%范围内,超胀不得超过2.8%;换热管材料为黄铜时,胀管率一般控制在1%~1 .8%范围内,超胀不得超过2.5%。

②贴胀:换热管材料为铜、铜合金及不锈钢时,胀管率一般控制在0. 2%~0.6%范围内,超胀不得超过1.0%;换热管材料为10钢或20钢时,胀管率一般控制在0.3%~1.0%范围内,超胀不得超过1.4%;换热管材料为黄铜时,胀管率一般控制在0.5%~0.9%范围内,超胀不得超过1.2%。

  ③胀后换热管理论内径计算公式和胀管率计算公式

               wpsAB3F.tmp.png

式中 Hn———胀管率,%                 t———未胀时的换热管实测壁厚,mm   

     D———未胀时的管板孔实测直径,mm     d———胀完后的换热管实测内径,mm

六、检验技术要求

1、管头连接形式仅为强度胀

1)水压按工艺试压卡进行。

2)检查在应在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时进行,检查胀口有无漏水,应在相应管端作出标记。

3)在泄压放水后进行补胀,同时还应该对其临近的一些管口稍加补胀以免受到影响而松弛。补胀前应测量胀口内径,确定合适的补胀量,以免超胀。

4)同一胀口漏水,补胀次数不应多于2次,补胀后重新进行水压试验。对于补胀后仍有漏水且胀管率大于超胀指标的管子应换管重胀。(在割除不合格的管子时,必须注意不损伤管孔壁)

5)应有专人负责记录胀接和水压试验结果,以作为验收依据并备案。

2、胀管率检验

  1)每面管板按5%均布随机测量胀后换热管内径,且不少于20根,对少于20根的全部进行测量,比较理论胀管内径值,对于欠胀的管头进行补胀,补胀前应测量胀口内径,确定合适的补胀量,以免超胀。

      2)超胀数量不得超过胀接总数的4%,且不超过15个。允许超胀数量小于2个时,允许超胀2个。

 

 

 


上一篇:胀管器使用说明   下一篇:放假通知
  • PL-D 无级调胀数...
  • PL-I 闸门开度...
  • ZGJ-II 400...
  • 轻型电动胀管机 ZG...
  • 阳光跟踪传感器
  • 太阳跟踪传感器
  • 电动胀管机
  • 宽动态高精度温差温度...
  • 钢丝圈内周测长仪(周...
  • 超级电容直流电源
友情链接:|